乐文小说网 > 三国对我下手了 > 第九章 屯田之策

第九章 屯田之策


  二人皆是露出一副,原来是这样啊的表情。可荀彧又怕自己主公多心,连忙站起身来解释:“主公不必解释,想来若不是为了这城中的一方百姓,您也就不必如此劳心费神了。”

  “文诺啊,你要总是如此恭敬,以后还怎么相处。放宽心,对我有所怀疑,也是你们应该做的事。毕竟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。以后还要请你们多多指正才是!”

  说实话杨澜真是受不了古人这一套,明明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,还要借此机会表明一下忠心。

  心说不行,我得改改他们这毛病,于是故意说道:“文若士载,今后还要共处一室,可敢与我约法三章?”

  “主公但说就是!”

  “别……别说是三……三章,十……十章也行啊!”

  这两老小子上套了!杨澜心中一阵窃喜,表面却不露声色:“那可说好了,不能反悔!”

  “第一,以后不能再叫我主公。我姓杨,名澜,字敬之。以后就叫我杨澜或者敬之都可以。”

  “第二,以后别动不动就三跪九叩,搞的我跟皇帝似的,我不习惯。”

  “第三嘛,第三我还没想好,以后想好再说吧。”

  荀彧邓艾听杨澜说这三条跟开玩笑似的,顿时大惊失色。万万没想到,自家主公说的约法三章是这样的三章。

  不说还好,一说说的荀彧背后直冒冷汗。连忙跪在地上,手中施礼道:“主公万万不可,万万不可啊!这不是叫我等坏了礼法吗?”

  杨澜心说这话怎么这么耳熟呢,先前说的时候他就用这话怼我,今天我可不吃你这一套了,还好之前已经和他们约法三章了!随后又假意怒道:“文诺你岂是想出尔反尔,欺瞒于我?”

  “这……这……哎!”荀彧顿时被杨澜说的哑口无言。转头看了看邓艾,眨巴眨巴他那小眼睛,想让他劝劝主公。

  邓艾心领神会,脑中思索了一下道:“古……古语有云:隆礼……礼尊贤而王……王,重……重法爱……爱民而霸。主公刚才……才提出的……的两点,其一是……是不忠,其二是不……不敬。如此不忠……忠不敬让我和……和文若兄……兄如何……何自处。”

  “我心意已决,你们要是不同意,就速速退去散伙吧,图谋大计之事就劳二位费心了,我再想办法便是。”杨澜拿腔拿调的,故意把“散伙”二字的语气说的极重。

  荀彧被逼的实在没办法了,哀求着和杨澜商量:“大不了以后我等少跪就是了,但绝不敢直呼您的名讳,还望请主公三思!”

  这时,好久都没说话的大先知,却突然开口道:“差不多行了,古人对于礼法看待的比性命还重要。要是按你这两条行事,还不如杀了他们来的痛快呢!太过分了!”

  杨澜心想这要求过分吗?简直不要太简单。不过古人之所以有如此思想,也是因为当时的大环境与教育造成的,并不能怪他们。

  看着可怜巴巴的荀彧与邓艾,杨澜再不忍心逼他们。遂说道:“既然二位执意如此,我也就不强迫文若与士载了。”

  转头看见荀彧还在那杵着呢,叹了口气:“文若也别一直跪着了,快快请起吧。”

  “不过,关于收购农田之事如若百姓执意不肯,也不要强迫。就说即便收了地,不但不会没粮吃,反而还会多给他们一部分。家中有耕牛的出牛,没牛的出人就够了。”杨澜似乎对此事早有计划,说的头头是道。

  既然主公都承诺能多给粮食,也就没什么可再说的了。不过就是对于杨澜的安排,还是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。荀邓施礼领命,又问还有没有什么安排的。

  杨澜想这么说都该说到天亮了,就说有什么话明天再从长计议。让两人先好好休息,毕竟现在都是纸上谈兵,一切还要看具体实施的情况。

  结果二人一听主公言犹未尽,非说自己不累,让杨澜再给他们讲讲究竟还有何计划。

  杨澜心说你们不累,也不能不让我睡觉啊。大半夜的,三个老爷们搞什么阴谋论!但是又顾及荀彧邓艾的面子,盛情难却之下,只能强打精神接着给他们往下讲。

  “你们想象一下,如何在有限的资源里,既能养活这一方百姓,又能有余粮以囤积呢。”

  荀彧邓艾二人皆是摇头道:“不知!”

  “答案是种地!多多的开垦良田,就能多多收获粮食。你们是不是觉得我说的话,三岁小孩都知道?其实不然,这里面还暗藏着商机。

  “商机是什么,商机就是钱财。有了粮就有了钱,有了钱就不愁招兵买马。有人有钱有粮,还愁不能占有一席之地吗?你们理解没有。”

  杨澜说的口干舌燥,端起面前盛有水的茶碗,咕咚咕咚猛灌了好几口。

  邓艾挠了挠头,似是还有疑惑:“理解……解是……是理解了,那……那具体……体实施的……的办法呢?”

  杨澜用手一指地图:“正如士载所言,屯田之事事在必行。但眼下我们人手不足,急需几百位壮劳力,来帮助我们开垦土地。所以我让你二人广发告示,召集人手。”

  “再者,城中百姓还需大量粮食果腹,现种现吃肯定是来不及了,买粮才是唯一解决的办法。可为什么我要在这么大的范围去寻找粮商,而不是就近购买,你们有没有想过。”

  两人不明所以也就算了,更主要是觉得不能替主公分忧而感到内疚。荀彧略微把头一低:“说来惭愧,属下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二,还请主公明示。”

  杨澜把手一摆:“这没什么,把商人召来的目的,就是为了让他们相互竞争。如果去各家问价,定不会以最低的价格买来粮食。只会以标准市价卖给你,根本不可能打破粮商之间定的最低价。”

  “但是各处商人皆会于一处,情况就完全不同了。因为有同行在,又是一笔不小的买卖,谁也不愿意让落入他手。这样,就形成了竞争之势。”

  “我会在当天先报一个普通市价,以竞拍的形式来决定,最后与谁做成这笔买卖。”

  竞拍这个词对于荀彧和邓艾,简直是闻所未闻,见所未见。

  杨澜看他二人似懂非懂,耐心的解释道:“举个例子,每斛小麦是220铜的市价。以220铜为起拍价,每个人都能叫价。张三说能以210铜每斛卖给我们,李四紧接着又说200铜就能卖给我们,不一会王五说每斛只要180铜。”

  “显而易见,王五的出价最低,我们就买王五的粮。这就是竞拍,让商人自己之间互相竞争,我们做收渔翁之利。”

  荀彧听完顿时说道:“妙哉,妙哉,好一招离间计!这样就可以打破商户之间的平衡关系,无法用市价来限制我们了。”

  杨澜心说我这可不是什么离间计,各个商户可都是公平竞争,只不过以你们的想法,怕是不能有此一招。

  邓艾发现说到此处,主公眼中闪烁着锐利光芒,似是志不在此。就又问:“买上粮,我等又该如何行事?”

  杨澜等的就是邓艾这句话,郑重其事说:“接下来才是重点,因为我们的目的,根本不在于能便宜的买到粮食。而是借此机会,和商人打通交情卖粮。”

  “缺粮的情况最多维持在今年,赶着明年有收成了,吃都吃不完,只会拿去卖,绝不会再买了。”

  “我粗略算了一笔账,如果我们能够召集三百人,并且引水入田的方式也可行,那么就能开垦五千亩良田。平均一人十五到二十亩地,再加上有牛和耕具辅助,应该是不成问题。”

  “谷物的成熟期大约有九个月,也就是说,我们要白白养活城中的难民九个月。再加上雇佣的壮劳力,算下来将近千人。一天保守估计也要吃掉十斛,甚至更多的粮食,九个月就要吃2700斛左右。”

  “你们能想象到2700斛(120斤一斛)是多少吗?我们至少要在谷物成熟之前,有这么多粮食供大家吃,才可以保证那五千亩地的收成。”

  想想都觉得会是一个天文数字,以杨澜一人之力养活上千口人,那可真不是开玩笑的。

  况且要是地种好了,老天爷不作美,赶上大旱闹灾。那可真就叫天天不应,叫地地不灵,哭都没地方哭去。

  但是事情就是如此,舍得舍得,有舍才有得。

  不过,杨澜转头又安慰起荀彧邓艾:“好在我们有足够的资金来搏上一搏,机会来了也要能抓住才行。一旦熬过这段时间,我们的春天就来了。4500亩地的收成想想都诱人阿!”

  在座的三人随着话语,仿佛已经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麦田正等着收割。又想到百姓们手里捧着成堆的麦子,脸上露出淳朴的笑容。然而这一切的一切,还都只是幻想而已。

  荀彧不知不觉两行清泪已经流下:“这正是我等之福,更是百姓之福啊!文诺先替上艾县的百姓谢谢主公了!”

  看到荀彧如此激动,一直以来敬文诺为兄长的邓艾,心中也是一阵感慨。不过一向不善于表达的他,却是暗下决心:誓要替主公和兄弟解忧,发挥自己所长,让屯田之事可行。

  似乎是受到他二人的感染,杨澜突然觉得自己做了一生当中,最正确的一个决定。也为能结识荀文诺、邓士载这样的忠义之士,而感到欣慰。

  想想前方的路还长,自己现在势单力薄。多亏了有这两人在一旁出谋划策,才能让杨澜有了更多可以思考的空间。

  不知不觉已是聊了一夜,众人却无半点困意。最后荀彧还是让杨澜先去床上休息,万事交由他们处理就好。

  杨澜也是真的困了,自从上班以来,就再也没有整晚不睡觉。也顾不得许多,上床倒头便沉沉睡去了。


  (https://www.lewenwuxs.com/11/11926/469542784.html)


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:www.lewenwuxs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lewenwux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