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文小说网 > 明末榆林小衙内 > 第186章 限佛令

第186章 限佛令


得知消息的南京勋贵子弟,听说竟然有假和尚,比自己还有钱有势;过的比自己还逍遥自在,怎么可能咽下这口气?南京勋贵高官子弟打虎团,也成立了。

  他们的父母长辈,原本都信佛拜佛,但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,信仰根本不值一提。

  勋贵高官子弟在前方狂飙突进,收缴海量的金银珠宝,高兴的夜不能寐。

  小衙内和鲁党集团成员,紧紧跟在后面,以三瓜俩枣的抄底价格,又收购了二三十万的良田,正好能赶上冬小麦的播种。

  不到一个月的时间,《新京报》刊载几十起,各地恶僧、淫僧、妖僧毁人三观,影响恶劣的真实案件。崇祯皇帝更是从假和尚那里,接收到六十多万两赃银。

  原本因为没钱,而停工的“爱国将士纪念碑”,在刘宗周几位清流大人的督促下,又开工建设了。

  铺天盖地的丑闻和舆论,让不干正事的满朝官员,终于找到了存在感。

  只会打嘴炮的他们,现在为了是否效仿“三武一宗灭佛”,而吵的不可开交。

  正方选手是获利最大的勋贵集团,他们指责和尚尼姑不生产劳作,不承担赋税徭役也就算了,很多奸佞之徒混杂在里面,趁机聚敛钱财,还淫乱无度,根本没有修行人的样子。

  真实情况是,贪婪的南北两京勋贵,与历史上的灭佛运动一样,都获得了海量利益。现在又盯上了数量巨大的铜钟、铜佛像。

  因为大明极度缺乏铜,直到清朝初年,全国竟然还在流通宋代的铜钱。如果把这些聚拢起来熔铸,收益将不可估量。

  反方代表就是与地方寺庙,有复杂利益纠葛的文官大老爷。

  他们认为佛教在中华大地上,历经几次沉浮,已经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融合,发展出不同于其他派别的汉传佛教,对教化百姓是有积极作用的。

  《新京报》肯定要掺和进去,每一期报纸,都要把正方、反方的言论,完完整整的发表出来。

  头痛欲裂的崇祯,私下找来不发一言的英国公和曹公公,让他们发表意见。

  “中庸?”

  “对,有激烈争论,就说明两边都有民意基础,可以折中解决。”

  “可反对派会拿太祖爷做过和尚,来阻挠的。”

  “太祖爷只能有一个,不能有第二个。”

  一语点醒梦中人,年轻天子在两位老臣的帮助下,颁布了“限佛令”。

  主要内容就是,任何寺庙,最多拥有免税农田一万亩,还必须是自耕自种;每个寺庙的建筑面积,最多不能超过五十亩,多余的一律被官府没收,充当养济院或者公办书院。

  从即日起,大明不再新建寺庙,只允许维修更新。僧侣总数,也不再扩充,采取缺一个补一个的办法,同时鼓励小衙内这样的居士修行者。

  寺庙的借贷利息,也不能超过百分之四十,还必须是单利;所有体重超过两百斤的和尚,要么还俗回家,要么被官府强制抓去服劳役。

  趁朝廷吵架的功夫,空余出来的寺庙,由“尤二叔快餐店”、各地的“老乡会”,还有岳父侯世禄,派遣过来的残疾孤苦老卒,充当寺庙里的新和尚。

  一开始,很多的善男信女被丑闻影响,不再烧香拜佛。但发现新住持、新和尚,都是曾经浴血沙场,保家卫国的将士,还几乎都是缺胳膊断腿的残疾人,寺庙里的香火,开始慢慢恢复。

  尤其是继《九龙山大捷》之后,第二部描写榆林军恶战的戏曲,《千里捣巢》在紫禁城里首映,将因丑闻而败落的寺庙,再一次兴旺起来。

  戏曲除了前半部分,最解气的乔装打扮深入虎穴、全面包围马踏联营、河谷骑兵大对决、屠灭喀喇沁部落的真实故事。

  虚构出来的最后突围,搭配上超大型的写实山水画,作为背景幕布,让观众都能感受到,战场的惨烈和血腥。

  小衙内之前认真想过,榆林军必须隐藏自己的实力,不能被微操大师崇祯,胡乱瞎指挥。

  看看明末最像宋朝岳飞的卢象升,就知道从古至今的帝王,都是靠不住的。

  他也知道,自古真情留不住,唯有套路得人心。只有最后几千个,被解救的大明奴隶壮烈牺牲,才能赚足观众的眼泪,才能让官老爷们印象深刻。因为悲剧永远比喜剧,更能打动人心。

  就在演出结束,皇太后张嫣,抱着周皇后大哭的时候,尤世功将军的铳炮手李万全、贺世贤将军的马夫刘慕飞、张承胤总兵,没有耳朵和鼻子的传令兵等十几个,从鞑子营地逃出生天的前大明士卒,还有被解救的辽东籍妇女登上舞台。

  他们各个头发花白、身形佝偻、面容憔悴,让人看见就心生怜悯。剧团团长阮大铖,再恰到好处的介绍,他们的凄惨经历。

  年轻天子根本没想到这一出,还是这些人按照预先的计划,主动表示自己身体备受摧残,现在回到大明,只想出家为僧为尼,在青灯古佛中了却余生。

  张嫣和周皇后,此时也不过二十岁上下,哪知道背后的弯弯绕和各种算计,当即就命令曹公公,安排这些人,到那些被查处的寺庙充当住持,又或者是执事僧。因为这不是国家大事,谈不上后宫乱政。

  崇祯皇帝刚开始还有些犹豫,真心不希望佛教没落的黄道周,给他耐心解释,修行者最重要的是,有真诚的佛心和佛性,而不是口灿莲花。

  这一段小插曲,被《新京报》大肆宣扬,刘慕飞、李万全等十几人的为奴经历,也被一五一十的刊载出来,又大赚一把读者的眼泪,更为新戏剧做了最好的广告宣传。

  《九龙山大捷》和《千里捣巢》,两部战争题材的爱国戏曲,也终于在战乱不休的明末,取代了莺莺燕燕的《西厢记》和《玉簪记》。

  李万全、刘慕飞等十几人,主持的寺庙或者尼姑庵,香火火爆的不得了,善男信女们都想看看,当代苏武牧羊般的英雄。

  至于寺庙的香火钱,除了留下比较充足的维持费用,剩下全部上缴到正妻侯玉慧那里,充当榆林军的开销用度。


  (https://www.lewenwuxs.com/4018/4018031/11110917.html)


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:www.lewenwuxs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lewenwuxs.com